打造可信机器人的关键 可解释性人工智能(XAI):打造可信机器人的关键
作者:机器学习与边缘侧AI高级工程师Giulia Vilone
2025年9月24日
从自动驾驶汽车到医疗辅助设备,随着机器人日益融入日常生活,一个问题始终挥之不去:我们能信任它们吗?
随着可解释性人工智能(XAI)的兴起,这个问题的答案正逐渐成为一句笃定的“能”。
XAI正成为人机协作的关键支撑技术,它能让机器人系统的决策过程变得透明可见。XAI不仅能增强用户对机器人的信任,还能提升系统安全性、促进更高效的人机协作,并为更完善的伦理监管提供保障。
XAI塑造机器人未来的五大关键方向。
为自主决策建立信任
无人机、配送机器人等自主机器人可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做出实时决策,但其行动背后的逻辑往往模糊不清。
XAI能让机器人解释自身行为。例如,一台需要重新规划路线的配送机器人,可清晰说明决策依据:“道路前方有10名行人及3辆停放的自行车,右方只有2名行人,为节省时间,我将向右转弯。” 这种决策透明度,正是实现更安全、更可靠自主运行的核心基础。
从黑箱到玻璃箱
现代机器人常依赖深度学习模型,而这类模型往往处于“黑箱”状态。在自动驾驶、机器人手术等高风险场景中,理解决策背后的逻辑不仅是更优选择,更日益成为监管层面的硬性要求。
XAI能将黑箱转化为“玻璃箱”,清晰呈现机器人优先考量的因素及背后原因。例如,在自动驾驶车辆中,显著图可通过颜色梯度,根据风险等级突出显示周边物体,从而简化监管合规与调试流程。
强化人机协作
人机协作在制造业、灾害响应、物流及养老照护等领域的应用正不断推进。然而,高效协作的前提是无缝沟通。XAI在此扮演“翻译者”的角色,将复杂的机器人逻辑转化为人类可理解、可据此行动的解释。
若机器人突然改变作业流程,人类协作伙伴可能会感到困惑。而借助XAI,机器人可清晰说明自身行为:“我检测到某个部件位置偏移,因此调整了装配顺序。”这样的反馈能帮助人类协同调整自身操作,既可化解困惑、减轻工作压力,最终还能提升作业效率与安全性。
设计可解释的学习系统
机器人通过强化学习、模仿学习或自适应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学习。尽管这些方法能让机器人达到高性能水平,但其内在决策逻辑往往难以被理解。
XAI在追求性能的同时强调可解释性,借助奖励解释模型与行为总结方法,将机器人所学任务转化为简洁易懂的洞察。此外,可解释性策略能限制算法仅生成基于规则的输出,使得输出更易追溯,让机器人系统更易于理解、更值得信赖。
将可解释性融入伦理考量
机器人正日益涉足执法、招聘、医疗健康等敏感领域。XAI能够揭示自动化决策中的偏见,支持合规审计,并确保决策过程的可追责性。
例如,当医疗机器人提示患者存在高心脏病风险时,需依据背后的事实(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)水平偏高)为该判断提供依据。这种透明度对获取患者信任、确保患者充分知情至关重要。
迈向透明化的机器人未来
将XAI融入机器人技术,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升级,更需要向透明化与可追责性实现更深层次的转变。随着XAI技术在机器人系统中加快普及,用户将能更深入地理解机器人思考与行动的方式及原因。
借助XAI,人类与机器人将有望构建高效、安全且负责任的未来协作模式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途径在于提升信任水平、优化沟通机制,并坚持符合伦理的实践原则。在这段持续演进的人机协作关系中,理解是基石,而可解释性便是关键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