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子專區—ADALM2000活動:二極體環形調變器
學子專區—ADALM2000活動:二極體環形調變器
作者:ADI 系統應用工程師 Antoniu Miclaus
目標
本次實驗目的為説明二極體環形調變器的工作原理,探討其典型應用,並掌握生成雙邊頻抑制載波(DSBSC)訊號的基本原理。
材料
- ADALM2000主動學習模組
- 無焊試驗板
- 四個100 Ω電阻
- 兩個1 kΩ電阻
- 四個1N914二極體
- 兩個三線並繞變壓器(如有)
背景知識
在電子通訊中,平衡調變器是用於生成DSBSC訊號的電路。其能夠抑制射頻載波,使輸出端僅保留和頻與差頻。輸出波形缺少載波,但仍包含傳統AM訊號的所有資訊,如此可以節省訊號傳輸過程中的功耗。
最常見的平衡調變器之一是二極體環形調變器,也稱為格型調變器。其由四個最初呈環形排列的二極體(因此命名)及輸入和輸出變壓器組成。調變器有兩個輸入:一個單頻載波和一個調變訊號,後者可以是單頻或複雜波形。載波施加於輸入和輸出變壓器的中心抽頭,調變訊號施加於輸入變壓器的一次側。然而,輸出在輸出變壓器的二次側被測量。圖1顯示了兩種不同電路方向的二極體環形調變器。
二極體環形調變器是電子通訊中使用最廣泛的電路之一。除了生成DSBSC訊號外,其還用於頻率和相位調變系統及數位調變系統,例如PSK和QAM。
環形調變器中二極體的方向不得與二極體橋式整流器的方向混淆。它們可能呈現類似的環形,但環形調變器的所有二極體都朝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,而橋式整流器的二極體則朝左或右。
工作原理
二極體環形調變器中使用的二極體可以是矽二極體、矽蕭特基障壁二極體或砷化鎵二極體。這些二極體用於開關,控制輸入訊號是否以180°相位反轉的方式通過。載波訊號以高速率控制二極體的通斷。請注意,為使調變器正常工作,載波的幅度必須顯著大於調變訊號的幅度,而這通常需要高出約六到七倍。
在正半周期間,D1和D2正偏導通,而D3和D4反偏開路。載波電流在輸入變壓器的次級中心抽頭處均勻分配,並沿相反方向通過繞組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。上部和下部的電流各自產生一個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磁場。因此,所產生的磁場相互抵消,載波被抑制。結果是,調變訊號從輸入變壓器通過D1和D2傳送到輸出變壓器,相位不反轉。圖2顯示了調變器的正半周操作。
圖3展示了二極體環形調變器的負半周操作。二極體D1和D2反偏關斷,而D3和D4正偏導通。同樣的現象再次出現在載波電流上。其在輸出變壓器的初級均勻分配,兩個電流產生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磁場。這兩個電流在輸入變壓器的次級合併,磁場相互抵消,載波被抑制。調變訊號透過輸入變壓器並發生180°相位反轉,然後到達輸出變壓器。
圖4以時序圖的形式顯示了二極體環形調變器的波形。
在二極體環形調變器的輸出波形中,載波訊號被抑制,輸出由輸入頻率的和頻與差頻組成。這些RF脈衝以載波訊號的頻率為週期,複現調變訊號的形狀和幅度。理想情況下,載波訊號會被完全抑制。但實際上,這種情況不會真正發生。輸出訊號總是會伴隨一個小的載波分量,這被稱為 載波洩漏。這種現象由幾個原因引起:其一,變壓器的中心抽頭位置不夠精準;其二,二極體未完全匹配。
硬體設定
在無焊試驗板上建構圖5所示的電路。使用1N914快速開關二極體搭建二極體迴路。將W1設定為1 kHz正弦調變訊號,其峰對峰值幅度為1 V,將W2設定為10 kHz正弦載波,其峰對峰值幅度為3 V。輸入和輸出變壓器需要1:2的匝數比。您可以嘗試其他變壓器匝數比,並將輸出結果加以比較。本實驗需要一個採用HP3、HP4、HP5或HP6繞組佈局的Hexa-Path Magnetics變壓器。如果無法取得,您可以使用LTspice® 模擬繼續實驗。
程式步驟
觀察電路的輸出波形。其應該類似於圖6所示的模擬波形。
問題
- 改變輸入和輸出變壓器的匝數比。觀察並比較輸出波形。
- 將電路中W1和W2的位置互換。將其與原始輸出波形進行比較。輸出波形發生了什麼變化?
簡化二極體環形調變器
如圖7所示,我們可以從傳統二極體環形調變器中去掉變壓器,進而簡化設計。透過使用ADALM2000和兩個低阻值輸入電阻R1和R2(進而無需輸入變壓器),將載波和調變訊號的和頻與差頻輸入二極體環的兩個相對接點。輸出可以在高阻值輸出電阻R3和R4兩端測量。這些電阻取代輸出變壓器。
硬體設定
這種無變壓器版本的二極體環形調變器很容易透過ADALM2000的訊號產生器驅動:在一個接點提供載波與調變訊號的和頻,在另一個接點提供差頻。設置試驗板,將第一個波形發生器W1的輸出連接到R1的另一端,第二個波形發生器W2的輸出連接到R2的另一端。示波器輸入1+連接到D1、D3和R4的接點。示波器輸入1-連接到連結D2、D4和R3的節點。最後,將R3和R4之間的節點連接到地。連接參見圖8。
程式步驟
本實驗將使用波形公式為fc = 3sin(10kt) 的載波和公式為fm = 0.5sin(1kt) 的調變訊號。最初,這兩個波形相乘,輸出訊號是兩者的乘積。其中包含上邊帶頻率fusf和下邊帶頻率flsf。具體的定義為:
fusf = fc + fm
flsf = fc – fm
其中:
• fc =載波訊號
• fm =調變訊號
對於此種簡化方法,我們直接將邊頻輸入到輸入端。注意載波和調變訊號:對於上邊頻,我們得到 f(t) = 3sin(10kt) + 0.5sin(1kt);對於下邊頻,則是 f(t) = 3sin(10kt) – 0.5sin(1kt)。
在訊號產生器中:對於W1 (Ch1),設定公式 f(t) = (3 × sin(10×t)) + (0.5 × sin(t)) ,頻率為1 kHz;對於W2,設定 f(t) = (3 × sin(10×t)) – (0.5 × sin(t)),頻率同樣為1 kHz。在示波器中,水準軸設定為200 µs/div,垂直軸設定為500 mV/div。運行訊號產生器和示波器,觀察波形。結果應該與圖9中的波形相似。
問題
如果改變圖7的電阻值會如何?請將R1和R2更換為1 kΩ電阻。另外,輸出波形的幅度會發生什麼變化?請將R1和R2恢復到之前的值。最後,將R3和R4更換為1 kΩ電阻,並再次觀察輸出波形。
答案請參考學子專區部落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