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的10BASE-T1L標準有哪些變化?
作者:ADI 資深現場應用工程師Thomas Brand 和資深現場技術主管 Thomas Tzscheetzsch
摘要
我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,都離不開各種裝置之間的資料通訊。數位化和工業4.0帶來的裝置激增和資料量的急劇增加正在改變通訊領域。例如:過程自動化等領域需要使用整合網路,以支援工廠範圍內的連接需求。我們必須從營運技術(OT)機器中擷取並處理資料,然後將處理過的資料提供給公司層面的電腦系統(IT)進行進一步處理。由於之前的4 mA至20 mA或現場匯流排應用在資料通訊方面遇到了瓶頸,乙太網路開始成為通訊標準。首先是新的乙太網路標準10BASE-T1L,一種2線乙太網路解決方案,線路長達1000公尺,傳送速率為10 Mbps,同時支援PROFINET、Ethernet/IP、OPC UA、Modbus-TCP等傳輸協定。透過這個標準,我們可以繼續使用現有的2線佈線以避免浪費既有的投資。
本文介紹了10BASE-T1L的基礎知識,並展示了與選擇各種應用適用連接器相關的產品。透過資料線實現各種互連裝置的電力傳輸在10BASE-T1L中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簡介
資料通訊不僅在工業領域,在過程自動化領域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之前的4 mA至20 mA或現場匯流排應用由於資料量的激增也開始遇到瓶頸,因此乙太網路開始成為通訊標準。標準的4線乙太網路解決方案已發展為2線解決方案,我們稱之為10BASE-T1L,該解決方案由單對雙絞線或單對乙太網路(SPE)組成。10BASE-T1L位於實體層之上,相容現有的100 Mbps或1000 Mbps工業乙太網路技術,因此可作為一種補充。
10BASE-T1L開始標準化,尤其是在過程自動化領域,並且有可能在該領域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目前,該領域的感測器和執行器通常都是透過4 mA至20 mA類比介面或現場匯流排進行連接。與機械工程或工廠自動化不同,過程自動化的感測器和執行器通常與控制系統或遠端I/O系統有一定距離。常見的距離為200-1000公尺或更遠。
但是10BASE-T1L到底是什麼,這種技術具有什麼優勢,它為什麼會成為新標準?
我們將在後續部分回答這些問題。
10BASE-T1L代表什麼呢?
10BASE-T1L這個名字大致解釋了其含義。這裡使用了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(IEEE)縮寫。
介質類型中的"10"是指10 Mbps傳輸速率。"BASE"是指基頻訊號,即只有乙太網路訊號才能透過介質傳輸。"T"代表"雙絞線"。數字"1"代表1 km範圍。在這種情況下,後面跟著的"L"代表「長距離」,表示段長可能為1 km甚至更長。
此外,還存在其他網路技術,如10BASE-2(最大段長為185 m的較細同軸電纜)、10BASE-5(最大段長為500 m的較粗同軸電纜)、10BASE-F(光纜)或10BASE-36(具有多個基頻通道,且最大段長為3600 m的寬頻同軸電纜)。
10BASE-T1L可分類至OSI模型的哪一層?
10BASE-T1L可使用現有的2線基礎設施,線路長度高達1000 公尺,傳送速率為10 Mbps。物理乙太網路技術僅在開放系統互相連線(OSI)模型的第1層(位傳輸層或實體層)定義。10BASE-T1L在位傳輸層之上,支援常用乙太網路協定(如PROFINET、Modbus等)以及建築管理系統中常用的其他匯流排系統(如BACnet、KNX和LON)。表1為模型層及協定和匯流排系統概覽。
OSI模型層 | BACnet | Modbus | KNX | LON | |
主機層 |
7 | 應用 | BACnet應用層 | Modbus | KNX | LON |
6 | 展示 | — | ||||
5 | 會話 |
— | ||||
4 | 傳輸 |
UDP (BACnet/IP)、TCP (BACnet/SC) | TCP | TCP |
||
介質層 | 3 | 網路 | BACnet網路層 | IP, ARP, RARP | IP | |
2 | 資料連結 | ISO 8802 (IEEE 802.3) | ||||
1 | 物理 | 遮罩或非遮罩單條雙絞線(IEEE 802.3cg) |
10BASE-T1L可利用第1層的特殊乙太網路PHY實現。乙太網路幀透過介質無關介面(MII)、簡化MII (RMII)或簡化千兆MII (RGMII)在MAC和PHY之間傳輸。
MAC由乙太網路標準IEEE 802.3定義,在資料連結層(第2層)中實現。PHY構成物理介面,並負責傳輸介質和數位系統之間資料的編碼和解碼。
10BASE-T1L可與哪些裝置和機器一起使用?現有基礎設施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與其一起使用?
10BASE-T1L設計用於在許多(如果不是大多數)過程自動化應用中取代4 mA至20 mA標準化訊號。然而,這並不表示透過4 mA至20 mA電流迴路連接的舊款現場儀錶必須更換為支援10BASE-T1L的現場儀錶。這些傳統設備可透過軟體可配置I/O (SWIO)模組進行連接,而遠端I/O則用於透過10 Mbps乙太網路上行鏈路與PLC連接的採集點。
軟體可配置I/O模組具有可重新配置的模組通道,允許模組快速、輕鬆的遠端運行,無需大量重新配線。通道可配置為電流和電壓的輸入或輸出,或數位和類比的輸入或輸出。
在某些情況下,需要透過10BASE-T1L為設備供電以及傳輸設備資料,這被定義為標準的一部分。圖1顯示了透過4 mA至20 mA電流迴路連接的傳統現場儀錶和支援10BASE-T1L的新型現場儀錶的混合示例。


圖1. 採用傳統現場儀錶和支援10BASE-T1L的現場儀錶的架構示例
10BASE-T1L支援兩種幅度模式:電纜長度不超過1000 公尺為2.4 V,電纜長度不超過200 公尺為1 V。透過採用1.0 V的峰對峰幅度模式,該技術還可以用於防爆環境(危險區域),並滿足防爆環境嚴格的最大能耗要求。
根據產業聯盟的規定,先進實體層(APL)基於10BASE-T1L標準建構,同時定義了過程自動化的本質安全操作。
同樣,Ethernet-APL支援向使用現場至雲端連接的無縫過程自動化裝置轉換,包括食品和飲料、製藥以及石油和天然氣產業中存在潛在爆炸性氣體環境的區域。此外,APL還定義了透過單條雙絞線線路傳輸的電源供應等級。
10BASE-T1L未定義具體的傳輸介質(電纜)。只規定了電纜的回波損耗和插入損耗要求。現場匯流排Type A電纜為可選電纜。這允許重複使用現有的PROFIBUS或基金會現場匯流排佈線。10BASE-T1L可透過長達1000 公尺的電纜與一對平衡導體一起使用,且不會出現任何問題。然而,在嘈雜的工業環境中,需要使用遮罩電纜(如Type A電纜),同時使用連接器、螺絲端子或穿孔板(punch-down block)。一些10BASE-T1L交換晶片具有整合診斷功能,可檢查電纜訊號品質。因此,10BASE-T1L是一項非常可靠的通訊技術,即使是將電線混在一起使用也不會出現問題。
10BASE-T1L具有什麼優勢?
傳統4 mA至20 mA與HART®和現場匯流排設備的資料頻寬有限,只有幾個kbps。利用10BASET1L,可實現10 Mbps的傳送速率。這樣,不僅可以傳輸過程值,還可以傳輸其他設備參數,如配置和參數化資訊。未來,可以相對快速地進行日益複雜的感測器軟體更新,以及故障和網路診斷(如感測器線路短路)。由於10BASE-T1L不再需要使用閘道器和變換器,配置也更簡單。透過消除閘道器,可大幅降低這些舊設備的成本和複雜性,並且可以清除這些設備產生的資料孤島。
此外,還可以透過資料線路傳輸更大功率。例如:在本質安全區域(危險區域)可傳輸500 mW功率,在非本質安全區域甚至可傳輸高達60 W功率。
乙太網路標準(如PROFINET、EtherNet/IP、HART-IP、OPC UA或Modbus-TCP)和物聯網協議(如MQTT)可實現現場裝置至雲端的簡單而強大的連接。
10BASE-T1L是否能夠與交換模組一起使用?
與標準乙太網路一樣,使用10BASE-T1L時,會有支援各種網段和裝置耦合的橋接器。可實現不同的網路拓撲結構,並用於向連接的裝置供電。在過程自動化領域,交換機通常連接至控制器、HMI和雲端。交換機允許環狀拓撲結構形式的介質安全備用,以提高可用性。
在過程自動化領域,與裝置、感測器和執行器的連接亦稱為支線,而交換機之間的連接以及至控制系統的連接則稱為幹線。
設備整合密度的不斷增加還可以實現其他可能性。例如:10BASE-T1L交換機可整合到感測器中,而該感測器可直接連接至亦由該交換機供電的其他感測器。圖2顯示不同交換機的互連示例。


圖2. 交換機互連示例圖
可透過主機處理器實現與支援10BASE-T1L的設備通訊。通常需要整合式MAC功能、被動介質轉換器或具有10BASE-T1L埠的交換機。
具有HART的4 mA至20 mA | 現場匯流排 | 10BASE-T1L | |
數據頻寬 | 1.2 kbps | 31.25 kbps | 10 Mbps |
連接至更高級別的乙太網路 | 複雜的閘道器 | 複雜的閘道器 | 無縫連接,無閘道器 |
儀錶電源供應 | <40 mW | 有限 | 本質安全:500 mW; 非本質安全:高達60 W |
專業技能/專業知識 | 專業技能/專業知識需求較少 | 專業技能/專業知識需求較少 | 大學畢業生非常熟悉乙太網路 |
我可以透過「雙線」實現裝置供電嗎?
10BASE-T1L標準不僅提供感測器和執行器的資料通訊功能,而且還提供通過訊號線路供電功能。具體來說,10BASE-T1L可以在非本質安全區域提供高達60 W的功率。在防爆(本質安全)區域,功率限制為500 mW;在這種情況下,訊號幅度也從標準應用的2.4 V減少到1 V,以符合適用於該區域的最大能量的嚴格要求。然而,在本質安全區域,只能縮短傳輸距離。
表3概述了在不同線路長度和區域,Type 18 AWG電纜可能的電力傳輸水準。
55 V | 24 V | |
1000 m | 7.7 W | 1.23 W |
400 m | 20 W | 3.2 W |
150 m | 52 W | 8.3 W |
結論
10BASE-T1L為過程自動化提供了一個相對可靠的通訊標準,相較於傳統的4 mA到20 mA應用具有許多優勢,包括重複使用現有基礎設施的可能性。